夏天的广院是一片小绿洲,校园里鸟语花香,高大的白杨树叶像鼓掌般沙沙地响个不停。阳光在树叶间纠缠,弯曲的小道斑斑驳驳。下午4点的篮球场是全校最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地方。在那个娱乐活动十分匮乏的年代,没有经济条件去呼朋唤友地聚饮,于是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嘶喊拼杀就成为最时尚流行的玩法。
那时的广播学院电视摄影专业招生,要求男生身高不能低于170厘米。于是,由摄影班同学组成的篮球队,有着天然的身高优势。这个班入校前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篮球爱好者,比如说马国力,还有队长兼后卫徐佳伦。
程鹤麟:徐佳伦是77摄影篮球队的场上总导演。有歌为证:“天地间走来佳伦哥,啊啊啊佳伦哥,不要问我为什么,噢噢噢为什么!他组织进攻,他协调防守,他回防迅速,他运球安全,他传球到位,他火眼金睛,他超级神勇,他带领着77摄影篮球队,胜利胜利胜利,打波打波打波。”
不过也有被班里篮球运动的火热势头深深感染而后来加入的新秀,比如刘惠东。每天下午4点钟,随着一声吆喝,班上爱打篮球的一批人就倾巢而出,全面占领校园中心唯一的土地面篮球场。虽然当时的刘惠东是篮球菜鸟级别,但他从带球开始用心学起,有时球友们都散去了,他还一个人在场上转身、投篮、高带、低带,苦练不止。在不长的时间之后,他也成了球队的一名大员。刚开始鲁伟也不太会打,不过在很快被引进球队并成长起来之后,竟也让原先体力好到打一场球都汗不湿背心的周五一等人沦为了“板凳球员”。
77摄影班有一个规矩,越是到期末考试的前几天,就越要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的“篮球时间”,还在宿舍里面复习的人,都要被残忍地拉出去,即使不爱打的也同样要“被迫”出门,强制停止复习,开始清脑子。
就是这样一帮疯狂的小伙子,从大一到大三一直是打遍全校无敌手的篮球比赛冠军,只有大四时由于主力们都外出实习,无法应战,所以才把夺冠的机会“让”给了师弟们。
此事有乔保平保存的实习通信为证。1981年11月4日,正在拍摄《首都地下城巡礼》的钟大年、仇绍强等兄弟四人给当时正在各地实习的小组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学院篮球大赛已经拉开战幕。81级电视编导班口出狂言,声称广院已无对手,并多次在食堂等处向我们班长大人挑战,其言狂妄极也。至今,班长大人已接到不少战书,当年的手下败军亦纷纷扬言,要与77摄影班决一雌雄。我们在校几名小将在如此挑战面前‘愤慨万分’,屡次想披挂上阵,无奈功底不足,唯有望球兴叹!为再报军威,班长大人口谕:望各位健将在拍片繁忙之时,务必养精蓄锐,勿忘球场上再伸手脚;在游山玩水之时,千万小心,力保四肢健全回京!”
后来的故事是,实习归来、四肢健全、绝不甘心的师兄们果然再次约上师弟们又打了一场,完胜他们,这才罢休。
这种对得胜赢球极度痴迷的精神后来在一件事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1981年11月16日,也就是中国体彩网手机版:女排打败日本首次夺冠的那天,77摄影班以从楼上往下摔暖水瓶的方式庆贺狂欢,男生宿舍楼前一片水银璀璨。
冠军班里,除徐佳伦、马国力是全校有名的“球星”之外,岑传理、余义宁、张旭奎、鲁伟、王屏以及任金州、李讯、周五一、乔保平都是一等一的“灌篮高手”。这帮人取胜的法宝有两个:一是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所带来的敏捷和耐力;二就得归功于大多数人的当兵经历——把部队大熔炉里的生猛之气带到运动场上,往往敢冲敢撞,有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不过历史也可以证明,这种精神在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的同时,也不免顺带点痛感。
(编辑:王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