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李坤若楠是我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00年专业扩招后首批留校的斯瓦希里语专业任教师之一,荣获2017-2018学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班主任”称号。中国体彩网手机版: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斯瓦希里语专业教师,亚非语教研室主任,2015级斯瓦希里语专业班主任。北京广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斯瓦希里语专业本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专业硕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民间文学方向博士在读,2017-2018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7月至今在中国体彩网手机版: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任教。
初见李坤若楠老师是在一个会议室里,一身黑西装白衬衣,坐在桌子后面;长发微卷,面带微笑。亲切,温柔,美丽,是李坤若楠老师给传传的最初印象。通过接下来的交流,记者发现这是一位极具亲和力,很能融入学生的老师。
好老师的前提是好学生
李老师和斯瓦希里语结缘要从十九年前的世纪之交说起,那时候,李老师正面临填报高考志愿,中央电视台的《小语种,大作为》节目吸引了她,尤其是外交部驻坦桑使馆的参赞王秀英的分享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也对斯瓦希里语开始产生了兴趣。该节目正是由我校与央视合作策划的,王秀英是北外大斯瓦希里语专业61级学生。”因此,当得知那年我校斯瓦希里语专业招生时,我就在第一志愿直接填报了。”回忆起这段经历,李老师还有些兴奋。
斯瓦希里语是非洲,尤其是东非地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它是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的国语,也是赞比亚、马拉维、布隆迪、卢旺达、莫桑比克等多国的重要交际语。
【李坤若楠老师在坦桑尼亚做田野调查】
作为2004届优秀毕业生,李老师毕业后选择了留校任教。“提到非洲,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贫穷、战乱和疾病,但事实并非如此。”她告诉记者,“我希望国人能了解真实的非洲,这就需要培养中国体彩网手机版:非洲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因此选择了留校任教。”
“我大学时的专业课老师是陈元猛教授,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却依然从事着教学工作。”一提起陈教授,李老师便滔滔不绝。正是恩师的热情讲授,让自己逐渐对这门活泼、生动的语言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敬仰。她至今仍记得陈元猛教授常说的一句话,“要当好先生,必先做个好学生。”于是,在教学的同时,李老师先后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如今依然在攻读之中。
【老师在北大的博士论文开题】
“做个好老师的前提是做个好学生”,陈教授的教诲,李老师记在了心上。她会经常利用寒暑假自费前往非洲大陆收集教学和科研资料,寻找当地最鲜活的本土语料,扩充自己语言体系,与同学分享。
2015级斯语专业罗昊同学说,“课堂上,老师会分享在坦桑的照片和经历,向大家一一介绍。当时,我曾经在心里一遍遍描绘过那片神秘的国土,后来出去交换时,就一点点印证和完善自己心中的非洲,这真是美妙的体验。”
我的手机24小时为学生开着
“课堂上我会严格要求大家,但下了课,我就是学生们最亲近的‘坤姐’ 。平常,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微信全天候在线,大家随时都能找到我。”李老师回忆,“有一天凌晨,我收到一个学生一连串的微信语音,是感情方面的问题。听得出来,孩子是真着急了。”想到这儿,她急忙下床,关上卧室门,走进客厅,打通了学生的电话,一直安慰,直到她情绪好些了,才放下电话。
生活中,李老师还是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她说,“我写论文、忙工作经常到半夜,家人替我分担了很多。女儿每天做完作业,都会自己去洗漱,然后抱着布娃娃睡觉,特别乖。”谈到这里,李老师动容了。
斯瓦希里语是我校“全国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语种之一。李老师说:“2015级是我留校后的第三届学生,我看着他们长大,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15级斯语李仪丹同学也告诉记者,“坤姐就像我们的家长,小到新生入学时的琐碎小事儿,大到毕业时升学、工作的多种选择,她都陪在我们身边。平时,她还会主动与我们约饭谈心,让人感觉很温暖,那种24小时都能陪伴你的感觉真好。 ”